2006年3月22日,星期三(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三版:调查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千年积淀重燃美丽
杭州灵隐景区综合整治文保铺路
本报记者 陈卓 文/摄

  “长吟游古寺,九里入青松。鸟向花间语,僧从月下逢。阴廊连碧殿,清磬杂疏钟。回首夕阳晚,烟霞锁乳峰。”
  古今多少文人骚客,以诗文为灵隐景色独有的魅力作证,又有多少美丽凝固成记忆。
  如今,我们期待着灵隐再次“惊艳”。根据规划,两年后,杭州的灵隐景区将被打造成一个生态型宗教文化旅游景区,为全世界的游客奉献新时代的感观和精神盛宴。
  《杭州灵隐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06—2008年)》(下简称《规划》)已经出炉。近日,记者来到灵隐景区以及相关部门,一探在美丽憧憬中对文物的呵护。

  生态型宗教文化 旅游景区的梦想
  从1998年以来,灵隐景区的保护与发展经过了多次规划编制和论证,各有关部门在农居拆迁安置、景区整治、山林保护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景区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名胜古迹已荒废、景区发展不平衡、泉池枯竭、景点交通联系不畅、原农居布点杂乱、基础设施严重落后等。灵隐景区整治工作已迫在眉睫。
  根据《规划》,灵隐景区综合整治的范围南起普福岭至上天竺,西起天喜山脚,北过枫树岭、石人岭等至韬光,规划总面积为257.7公顷。整治后,灵隐景区面积将扩大5倍。如果像现在一样步行游览扩建后的灵隐景区,大概需要五六个小时。
  灵隐景区的人文景观丰富珍贵,自古就是佛教圣地,名胜古迹众多。据了解,对文物和具有历史价值的景点的保护,是这次规划的重点之一。灵隐景区的整治重点是加强拓展南部与西南部旅游空间,改变原先游客过于集中在北麓灵隐寺附近的状况,尽量做到疏散游客,保护北麓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
  整治后的游览区将分为5个景区,北麓为灵鹫飞来峰景区、灵隐禅寺景区、韬光观海景区,南麓为天竺佛国景区和小西天景区。其中,北麓主要以保护灵隐寺及飞来峰造像为主,南麓在保护三天竺的同时,积极发掘原有历史文化景观,恢复天竺香市、整治法云古村等。
  据悉,整治已于今年展开,预计将在2007年完成。届时,灵隐将成为一个“以林幽溪清的生态环境为基础,集佛教文化、石刻艺术、民俗风情于一体,以观光游览、宗教朝觐为主要功能的生态型宗教文化旅游景区”。

  飞来峰“佛像”寻“良医”
  “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北宋的苏轼和王安石,都曾在各自的诗《游灵隐寺得来诗复用前韵》和《登飞来峰》中,用不同的方式赞叹过飞来峰的高妙。曾让多少名家不惜笔墨来赞美的飞来峰,如今每年都吸引了游客无数。
  千百年来,灵秀不变。只是,飞来峰上这几百尊石窟造像的“健康”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心头之痛——由于长期受自然界的作用,飞来峰石窟造像在受众人追捧的同时,也无法避免遭受严重自然侵害的命运。
  如何让国宝继续灿烂?无数人为之付出努力。如今,包含在《规划》中的飞来峰二期保护方案启动,又是众人关注。
  飞来峰石窟造像在我国古代造像艺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我省最大的一处摩崖造像群,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的飞来峰共有五代至宋、元、明各代的造像345尊,主要分布在飞来峰岩壁及青林、玉乳、龙泓三大洞内和呼猿洞附近。
  3月16日,阳光灿烂,飞来峰上成群结队的游客兴致盎然。除了啧啧的赞叹外,一些细心的游客也对“生病”的佛像表示惋惜。
  “这是水痕吧,颜色比周围的都深,挺好看的佛像,可惜了。”
  “哟,这儿裂了,口子还有点深。”
  其实,在雨天或雨后初晴来的游客,会发现佛像们更多的“病痛”。
  此前,专家曾给飞来峰目前存在的主要病害类型进行了归纳,共有5类:危岩崩塌、渗水侵蚀、溶蚀风化、环境污染和人为因素。
  经过规划、论证等一系列程序后,去年2月17日,一期保护工程开始施工。这是一次实验性施工,选择的区域是龙泓洞造像区的21到29龛和冷泉造像区的59到68龛。
  去年9月5日,省文物局、杭州市园文局相关部门对工程进行了实地验收,一致同意通过竣工验收——历时195天的工程,有效解决了渗水侵蚀、溶蚀、风化等地质灾害现象,同时解除了多块危岩构成的安全隐患,保证了文物和游客的安全。
  如今看来,保护工程的效果的确不错。举例来说,冷泉区造像区的尊胜佛母,是整个飞来峰造像区最精美的佛龛之一。据专家介绍,在进行防渗处理前,就算是连续一两个月的大晴天,也会有水从佛像身上渗出。直接的后果便是,来自山体的水在佛像原本端庄的容貌上留下了一道道不和谐的“疤”。现在,整龛佛像几乎已看不到那些一道黑一道白的水痕,美丽容貌重现。
  上个月月底,几位北京专家来到杭州,想要为这些神来之笔的“健康”进一步“加油”。
  中国文物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李宏松介绍说,飞来峰上的岩溶特别发达,在全国都属罕见。一期工程中,在渗水侵蚀治理方面,采取的是堵截、引导、铺设放水层等方法,截断大气降水给造像区的补给途径,同时降低造像区立面的地下水位,解决渗水引起的浸水侵蚀、垂直溶蚀、化学风化等地质灾害现象。这样一来,就可以延缓造像、石刻题记的破坏速度,最大限度地将现存文物主体赋存的历史信息和相关的环境风貌留给后人。“二期我们希望在做防渗的基础上,加入导水的内容。”
  据了解,飞来峰景点集中了绝大部分飞来峰造像,由于山道狭窄,人流量大,所以《规划》对原山道进行人流方向的规定,并加装防护措施。同时,沿溪涧延续游步道,分散冷泉北岸即灵隐寺庙前的人流;对飞来峰冷泉予以整治,保护水体洁净,并加强两岸沟通。

  法云古村传承山地民居文化
  位于飞来峰脚下的法云古村,原为法云弄居民区,根据建成年代可分为夯土墙和木结构、白墙灰瓦的浙江旧民居和以钢盘混凝土为承重结构、外贴面砖的新民居两种。
  这一地块以北高南低的缓坡地为主,自北面山脚高处向北涧渐缓,最大高差不超过10米。原有民居结合地形高低错落,形成了较好的村落形态,但是建筑密度过大。
  如今,《规划》希望通过对法云弄留存的典型山村民居的保护和修缮,整合并延续法云弄传统的人文生态环境和自然生态肌理,再现杭州城区里的“山地风情”,把杭州的山地民居文化传承下去,使法云弄融入到依托以灵隐为核心的寺庙群形成的宗教文化景区整体中去。
  “杭州典型山地村落风貌并具有独特的宗教文化特色”,这是法云弄的将来。这样一来,不仅能很好地为游客、香客、城市居民等各层次消费者提供旅游、住宿、餐饮和休闲服务,而且能满足游客一定的精神需求,形成一个山、水、茶、人、佛共融的旅游胜地。

  文物保护由法律来“开道”
  在根据《规划》进行的这次文物保护工程中,除了遵守《文物保护法》外,《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以下简称《准则》)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省文物局文物处副处长杨新平介绍说,在《文物保护法》和相关法规的基础上,参照以1964年《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威尼斯宪章》)为代表的国际原则,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制定了《准则》。它是在中国文物保护法规体系的框架下,对文物古迹保护工作进行指导的行业规则和评价工作成果的主要标准,也是对文物保护法规相关条款的专业性阐释,同时可以作为处理有关文物古迹事务时的专业依据。
  《准则》中,不少条款的指导意义重大。比如,第19条中规定了“尽可能减少干预”的保护原则——凡是近期没有重大危险的部分,除日常保养以外不应进行更多的干预。必须干预时,附加的手段只用在最必要部分,并减少到最低限度。采用的保护措施,应以延续现状,缓解损伤为主要目标。
  专家介绍,目前针对石质文物的保护主要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物理方法,不破坏文物的现状,具有可逆性。另一种是化学方法,比如在石质外层涂抹化学层。但这种方法隔断了石质与空气的接触,透气困难,还可能引起化学反应,有时是“得不偿失”。所以专家一般都不推荐后者。在飞来峰的“治疗”中,专家们采用的都是物理方法,也是遵照了第19条的规定。
  而《准则》第24条中则规定“必须保护文物环境”——与文物古迹价值关联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构成文物古迹的环境,应当与文物古迹统一进行保护。必须要清除影响安全和破坏景观的环境因素,加强监督管理,提出保护措施。
  此次对灵隐景区的规划也是严格遵照《准则》而行的。《文物保护法》中提出的“保护为主,抢修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则是灵隐景区中文物保护工作的指南。